两院院士

韩济生
发布时间:2025-03-12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从1965年开始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发现不同频率电针可激活不同种类中枢神经递质和神经肽(脑啡肽、强啡肽等),研制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镇痛和治疗海洛因成瘾有良效。进一步发现,脑内还存在对抗吗啡的肽类物质(抗阿片肽CCK),阿片肽和抗阿片肽两者的相对强度决定了针刺镇痛作用的有效性。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1科研基金(1987-2000)及重点基金(2003-08),兼任哈佛大学精神病学科兼职教授。担任中国科技部“973” (针麻原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卫计委行业专项(针刺治疗不孕症)首席科学家。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神经科学大型教科书三版(1993, 1999,2008),针刺镇痛神经化学原理三卷(1987,1997,2007)。 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及部委级奖十余次,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995),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2006),中国医学最高奖-吴阶平医学奖(2011),国际疼痛学会(IASP)荣誉会员 (2012),美国针刺研究学会首届针刺研究终身成就奖(2014),国际针灸联合会科技特殊贡献铜人奖(2017)。1979年以来应邀到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演讲200余次。创建北京神经科学会(1987)和中国疼痛学会(1989),参与创建中国神经科学会(1994),曾任世界卫生组织(WHO)科学顾问(1994-20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顾问(1991-93),瑞典隆德皇家学院国际院士(1987)。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终身名誉主委,《中国疼痛医学杂志》主编,《生理科学进展》杂志名誉主编,国际标准化机构(ISO)第249技术委员会项目负责人之一,负责制定电针仪国际标准。